電視購物台這幾年在台灣可說是蔚為一股消費風潮,從早期的不被看好,到之後越來越多廠商爭相搶食大餅,再到近日市場區於飽和,而開始逐漸萎縮。不管如何,購物台絕對足以在台灣電視史留下菲然的一頁。
只是,留下的風評是好是壞,可就見仁見智。不少人推崇電視購物的便利性,只要坐在家裡面,看著購物專家的介紹,再拿起電話,撥打語音或專人服務,還可享有無息分期的優惠(什麼滿意鑑賞期可就不是了,那是消費者本來就享有的權利),然後貨品就送到您的府上,省去了許多麻煩。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,消費者被教育的越來越懂,如果不在銷售手法上「求新求變」或者是下下猛藥,可能就無法輕易地吸引消費者的目光,所以近來可以發現,購物台喜歡找專家名人代言,或是找來廠商的中高階主管,做出一場看似完美卻可能笑掉觀眾大牙的表演。
也因為這樣,購物台從原本的「資訊傳遞」逐漸變成茶餘飯後的「娛樂話題」,其中又以3C產品的銷售最為人稱道,網路上流傳著眾多購物台鬧出的笑話,不論是「手提電腦裡面硬碟是30GB,資料都快裝滿了重量也沒變重」,還是「無線上網真的是不用任何線就可以上網的國語辭語解釋」,在略懂電腦人的眼中,都是會令人笑掉大牙的。
更有甚者,現在的購物台早已遠遠脫離資訊傳達,而是變成真正的show business,也就是「表演」,購物專家如何與廠商互動,如何更灑狗血,從早期的一哭二鬧三加量,到後來上演「蓋手印的限量切結書」、「語音或視訊的連線大戲」或者是「寶石鑑定書臨時加碼」的連續劇,真是會叫人看到傻眼。如果不是耳聰目明的消費者,可能早就陷入這一幕幕悲歡離合、可歌可泣的表演中了。
說來也悲哀,如果購物台輪落到這樣的形式之中,那麼消費者到底能獲得多少有用的資訊,購物台又能給消費者多少的實質保證?尤其購物台個資外漏事件層出不窮,消費糾紛也從未減少過,若是再不尋求整體的體質改造,未來購物台就真的只能被觀眾當成好笑又無趣的鬧劇罷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