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到新名片了!
硬要為這個事件下個標題的話(這好像是職業病),那應該就是「由藍轉紅」,從原本聯合報的名片轉成奧美特屬的紅色。
說由藍轉紅其實有勉強,因為聯合報並不是像奧美是被面全紅,只有出現一小條藍色的BAR,但是聯合報的色彩卻是藍到不行,這麼說應該不為過。而奧美的紅已經小具名氣,甚至被冠上「紅色巨塔」的稱號(我現在就是在這巨塔中討生活阿)。
雖然趕不上今天的記者會,但我想以後應該有機會可以灑名片,只是把兩張名片放在一起,還是有種微妙的感覺阿!
2008年3月12日
First News Conference
今年我的生日都特別有意義。國曆生日是高捷通車,今天的農曆生日是人生第一個以「公關人員」參與的記者會。
比起消費性產品的記者會,我們家的記者會相對就比較「平易近人」,記者人數不超過20人,活動流程在主持人opening之後,就是總經理談話,之後就是進行PPT簡報,最後是媒體自由提問(不是像大悶鍋那樣就是),整個就很像是在開研討會。
為什麼會有研討會的感覺?因為產品是屬於B2B的專業性產品(專業到記者都不見得很熟XD),也是非常新的科技與設備,而整個的PPT也都是英文,記者會後的問題也都很有「意義」,不是那種閒聊,而是急著更了解產品與服務。
話講回來,從公關角度出發的記者會,準備時間當然拉得更長,決定是否是成功的記者會,關鍵點是在事前準備功夫是否做足,從跟廠商確認新聞稿的方向,選擇適當的切入點,到定場地、餐點、新聞稿送印裝訂、會場佈置、軟硬體設施……,無一需要檢查再檢查,務求完美,簡直是達到「吹毛求疵」的地步。
而記者會結束還有許多需要follow up的事情,以及許多表單的填寫,以後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,希望能趕快進入狀況阿。
比起消費性產品的記者會,我們家的記者會相對就比較「平易近人」,記者人數不超過20人,活動流程在主持人opening之後,就是總經理談話,之後就是進行PPT簡報,最後是媒體自由提問(不是像大悶鍋那樣就是),整個就很像是在開研討會。
為什麼會有研討會的感覺?因為產品是屬於B2B的專業性產品(專業到記者都不見得很熟XD),也是非常新的科技與設備,而整個的PPT也都是英文,記者會後的問題也都很有「意義」,不是那種閒聊,而是急著更了解產品與服務。
話講回來,從公關角度出發的記者會,準備時間當然拉得更長,決定是否是成功的記者會,關鍵點是在事前準備功夫是否做足,從跟廠商確認新聞稿的方向,選擇適當的切入點,到定場地、餐點、新聞稿送印裝訂、會場佈置、軟硬體設施……,無一需要檢查再檢查,務求完美,簡直是達到「吹毛求疵」的地步。
而記者會結束還有許多需要follow up的事情,以及許多表單的填寫,以後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,希望能趕快進入狀況阿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